智能车制作

标题: 【关于光电管检测红外方式提高前瞻的思路概述】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烙铁头    时间: 2009-3-21 10:16
标题: 【关于光电管检测红外方式提高前瞻的思路概述】
看到很多同学在论坛上、qq群上问“用什么型号光电管”等等之类问题,个人觉得不应该这样问,参考别人的不如自己去试,型号没有最合适只有更合适。其实这个比赛虽然使比赛但是更需要交流,看到EDN上有人写这个比赛参加者之间互相保密,比赛一结束某些强队抱着车子生怕大家拍到元件结构等等(自己去年参赛时也有这样的可笑想法)...这样毫无疑问不利于每个人的进步也不符合大赛的宗旨。希望下面几届在参加的时候或者在参加完结束的时候增加交流,共同探讨。当然,“用什么最好”“该怎么做”这样的问题最好成为“为什么”“有没有可能”。

光电管检测走过很长的弯路(其实弯路事有益的),琢磨了几个月,从开始的10cm(距车轮中轴,下同)到后来能稳定检测30-35cm,有风险地检测40-45cm,写下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。

提出问题:
1.前瞻很重要,如何提高前瞻?
2.光电管如何选型?
3.发光方式与接收方式怎么安排?
4.采样与滤波有什么样的策略?
5.前瞻多少最合适?20cm?30cm?or ...?

1.我们传统的思路是前瞻很重要,譬如第二届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加长舵机臂长,越远越好,那么如何提高前瞻呢,我想大概是从器件选择、器件使用、信号采集、软件分析等角度来做文章。

2.光电管(本文只讨论红外)无非有两种,对射式与反射式。这里说的对射式指的是产品常作对射用,而在小车中当然还是以反射方式来用;而反射式指集成了发光与接受的对管,外面有塑料封装。为了获得大前瞻,大部分进入决赛的队伍都使用的是前者,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个透明发光管(1个?2个行不行?)+一个套着黑色热塑管的接收管。而也有队伍利用后者低处放置,为实现准确的起跑线检测。
选型的一个原则,发射管与接收管对波长最敏感的位置应该靠近,比如都是对850nm光最敏感;
第二个原则是,发光管出射角要小。这个是大好还是小好可以探讨。当时计算过,如果10度的出射角,在大前瞻条件下,光斑会非常大,这个大是以线宽为参考的,思考下在多光电管情况下,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
第三个就在你的发光方式(这个选择与研究很重要)下,不同型号的发光管配不同型号的接收管,哪种效率最优?那么什么是最优?这就要权衡了,能耗、距离、稳定性...
有没有小技巧:各个管子尽量选择一致,测量的方法大家都可以研究一下

3.发光方式是最关键的,许多强队都用了大电流脉冲的方法,也就是调制。大电流脉冲是我生造的一个词语,核心思想是“高亮”“瞬时”。在这一个思想下,就有无穷的发挥了。按照这两个要求,我至少试过5种发光方式,包括发光管个数、发光管串并联(很好,但是最后没采用)、去电阻(越来越靠近了)、直接加电压(最终方案)。当然还有很多路要走,如何给电压给多少,耗能怎么办?飞奔你聪明的脑袋吧

接收方式略,与发光方式有关,有很多细节考虑。

4.高前瞻的代价是信号的不稳定,管子在结构上不可能装成严格平行,远距离势必造成误差的放大,环境光怎么办?进AD后这些数据怎么用?我的建议是,在以下几点上做文章:参考电压;软件方法统一管子特性(武科大会心一笑);剔除错误信号群。这些方法都是在点滴试验出来中出来的,从没人告诉你怎么做,花的时间多了就想到了,所以多思考肯定能想到办法

5.前面提到了舵机臂长,从第一年大家老老实实用配件的臂,到第二年有队伍加长臂长,第三年清华开始实验到底多少合适。和这个问题一样,前瞻多少是合适呢,这对于每个系统也不一样。可以肯定的一点,不是越远越好,和摄像头不一样,我们是只能看到一行的跑步方式,我看着终点跑一百米未必最好。而看得远也是有代价的,“瞬时”方式意味着你要刻意浪费很多时间。

这个最优系统有太多影响因素,做小车的时候就像是军事在指挥各路人吗,几十个因素互相权衡,牺牲一部分丰富一部分,最终为了战斗的胜利。我想这大概也是小车比赛的魅力
作者: 来不及看清    时间: 2009-3-21 16:56
读完了前辈的经验,深有感受,有很多启发,谢谢~~~
作者: 第六档速    时间: 2009-3-22 13:27
同上
作者: 照片    时间: 2009-3-23 10:32
我还是想要具体点的帮助,因为不参加比赛,只是自己做
作者: dlc    时间: 2009-3-24 15:12
好帖,顶起
很受启发
作者: bkgl1986    时间: 2009-3-24 21:01
写的很好,呵呵,也想找时间写下自己以前比赛的一些心得,让师弟们少走些弯路,技术是应该拿来共享的!
作者: xiongxiong3    时间: 2009-3-25 14:59
学习了,支持此贴,比赛的宗旨就是交流,这样,咱们的比赛才进步更快
作者: liang110034    时间: 2009-3-29 16:08
好东西,顶起来!
作者: liuzhifang64103    时间: 2009-4-1 15:35

作者: beijixing    时间: 2009-4-3 16:07

作者: beijixing    时间: 2009-4-3 16:07

作者: nkldj    时间: 2009-4-3 17:27
也顶一下
作者: 杨阳    时间: 2009-4-7 14:59
不错
作者: mzjsx    时间: 2009-4-13 20:48
谢谢!
作者: dtszcr    时间: 2009-5-18 10:47
顶,好文章!
作者: jjldc    时间: 2009-5-18 13:09
顶一下
我这有大前瞻光电管供应 欢迎选购
作者: 南大807    时间: 2009-5-19 20:46
好贴!顶。。。
作者: choncan    时间: 2009-6-7 15:08
应该多些版主这样的人,大家才真的学到东西,学得好,能够入门
作者: iamstar24    时间: 2009-6-11 11:25
看得远可以提前预知前方赛道情况,个人感觉预知前方赛道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更好的寻线,而在于更好的选择合适的车速。
作者: 应用电子    时间: 2009-6-12 09:34

作者: a132730    时间: 2009-6-12 14:07
大电流脉冲发光的终极目标是不串电阻直接加压,瞬间大电流,脉冲也有讲究,可以研究一下脉冲都有哪些指标参数,相信会有所收获的!小弟们加油!!!!
作者: xbsf-写轮眼    时间: 2009-6-17 12:15
很有借鉴价值,强烈顶之!
作者: 1233211234567    时间: 2009-7-9 21:50

作者: zhoujie614    时间: 2009-7-11 17:00

作者: zhoujie614    时间: 2009-7-11 17:00

作者: zhoujie614    时间: 2009-7-11 17:00

作者: xbsf-写轮眼    时间: 2009-7-12 11:38
严重顶之!
作者: elle0406    时间: 2009-7-12 17:15
好贴!
作者: fetql1989410    时间: 2009-7-12 19:37
顶顶
作者: piggie    时间: 2009-7-22 06:31
请问怎么做到40厘米前瞻的?
作者: 徐畅    时间: 2009-10-23 15:48
读完了前辈的经验,深受启发
作者: 徐畅    时间: 2009-10-23 15:49

作者: peng-xuejian    时间: 2010-3-10 17:48
不错的帖子~
作者: 我非圣贤    时间: 2010-3-10 20:41
无限激动顶楼主
作者: jayzj001    时间: 2010-4-12 16:18
我想知道选什么型号的光电管
作者: limit    时间: 2010-4-12 22:38

作者: ftl499035701    时间: 2010-4-12 22:54
谢谢,好
作者: studywhr    时间: 2010-4-12 23:52
很受启发!
作者: sai明    时间: 2010-4-14 21:21
顶,好贴子!
作者: 3304    时间: 2010-4-18 21:02

作者: feisikaer_2010    时间: 2010-5-7 00:47
ding
作者: 真情咏    时间: 2010-5-17 09:34

作者: 小莽    时间: 2010-5-17 10:18
学习了,很好!
作者: zhang_blue    时间: 2010-5-17 11:40
支持讨论
作者: lfllcy    时间: 2010-6-1 15:17
受益匪浅啊楼主!
作者: lzh_159    时间: 2010-6-1 22:42
顶一个,指出了不少误区
作者: fishyjc    时间: 2010-6-1 23:53
非常有启发!
作者: 华电小宁    时间: 2011-1-12 14:01
谢谢
作者: woshicjy    时间: 2011-3-4 21:05
来点现实的
作者: woshicjy    时间: 2011-3-4 21:05
来点现实的
作者: huangxiaohang    时间: 2011-3-21 09:37

作者: s614857575    时间: 2011-3-22 20:56

作者: 薨莀    时间: 2011-3-23 16:08
不错不错,顶了!
作者: monkeygo    时间: 2011-3-24 21:10
顶~学习学习
作者: monkeygo    时间: 2011-3-24 21:10
顶~学习学习




欢迎光临 智能车制作 (http://www.znczz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